发布时间:2022-09-13 14:22:36
糖尿病处在什么阶段,糖友们从脚上就能完全感受得出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杯37℃的水,往里面倒“油”,它会“漂浮”,“糖”会进去,“沉下去”。 人体也是如此。 血脂高、粘稠的人容易出现脑梗塞,而“血糖高”的人容易出现“烂脚”。 血液中过多的糖分会“自下而上阻塞”。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你体内的血糖高不高,其实从你的脚下就能看出来。
糖友穿新鞋挠脚趾诱发“糖脚”
老糖友张童因为穿新凉鞋不慎划伤右脚第四趾。 起初只是一个小水泡。 他以为只是小小的皮肤破损,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 他想这几天会好起来的。 想来,它引起了感染,逐渐溃烂,后来甚至变黑,并发了糖尿病足。
其实,像张博这样令人遗憾的糖尿病足案例并不少见:有的糖尿病朋友在家里用剪刀修剪足底骨痂,导致足底皮肤破裂; 有的糖尿病朋友洗脚时溅了开水 脚背被烫伤,出现一个大水泡,用牙签戳破后继发感染…… 在生活中行动,并不少见。
预防“糖脚”? 远离这些高危因素
“很多糖尿病足病例都有其共同特点,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足部保护不足。” 张颖介绍,很多糖尿病足患者存在糖尿病病程长或血糖控制不佳、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或减退(神经病变)、下肢血供不畅(血管病变)等。 保护和缺乏思想重视,导致治疗不及时也是影响糖尿病足发生的因素。
为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首先要评估是否存在高危因素:
1.既往病史:足部溃疡或截肢;
2. 神经病变,有割伤感、烧灼感、刺痛感和蚂蚁在脚上爬行;
3、血管病变:足背动脉波动减弱、下肢发冷、静脉曲张、间歇性跛行;
4、足部皮肤:老茧、干皲裂、真菌感染等;
5、关节因素:扁平足、弓足、痛风石或其他关节畸形;
6、其他危险因素:鞋袜异常(太硬、太小、太紧)、吸烟等。
糖尿病足发作的四个迹象:
1. 手脚迟钝的感觉和棉絮的感觉
下肢神经病变会使下肢皮肤因不出汗而干燥,并伴有四肢刺痛、灼痛、麻木,甚至出现迟钝或感觉丧失。 棉感甚至足部畸形
2.皮肤干燥、色素沉着过度、下肢肌肉萎缩
由于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肤变得干燥而缺乏弹性,皮肤温度降低,皮肤变得色素沉着过度。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狭窄血管可闻及血管杂音。
3.行走困难、间歇性跛行、静息痛
早期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主要是下肢轻度缺血所致。 步行一定距离后,下肢开始出现无力和麻木感。 其特点是停止行走或休息后下肢无力、麻木症状缓解。 但是,当缺血进一步加重时,就会出现静息痛。 静息痛也是走路和不运动的静息状态下的疼痛,主要发生在脚趾或脚的远端。
4. 四肢溃疡和坏疽
溃疡最常见的部位是前足底,一般可分为神经性溃疡、缺血性溃疡和混合性溃疡。
神经性溃疡:主要由神经性病变引起,这种溃疡血液循环良好,所以足部一般温热干燥,痛感不是很明显。局部组织皮肤糜烂,分泌物较多;
缺血性溃疡:单纯缺血引起的足部溃疡,皮肤干燥、变黑、无分泌物、无水肿;
混合性溃疡:包括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包括两者的症状。
做好日常“足控”,远离“糖脚”
除了最基本的血糖控制,还可以从5个方面着手做好“足控”:
1、每天检查足部,观察是否有皮肤发红、溃烂、水泡等。
2、做好足部护理:保持足部皮肤健康,皮肤干燥时使用护理霜,治疗真菌感染,将脚趾甲剪直,不要弯曲; 顽固性老茧(足部老茧)及时就医。
3、选择一双舒适的鞋子:糖尿病人,尤其是有危险因素的人,应尽量避免穿高跟鞋、硬鞋、赤脚走路等; 穿鞋前仔细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并及时清理干净。
4、中度泡脚:泡脚前,用手或温度计测量水温。 不要用脚感受水温。 浸泡后用柔软的毛巾擦干脚,以保持脚趾干燥。
Copyright © 2010-2017 版权所有 一瓶巅峰能量咖啡官网正品旗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