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体冷冻以求未来,是科幻作品中一个常见的设定



发布时间:2022-08-28 13:25:35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一种生物学现象叫做冬眠,一些异温动物和变温动物在寒冷的冬季时其体温可降低到接近环境温度,同时进入到休眠状态,冬眠动物体温下降时,机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会变得非常缓慢,仅仅维持它的生命。而当环境温度进一步降低或升高到一定程度,或其他刺激下,其体温可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休眠仓的原理跟动物冬眠很像,也是利用低温来降低人体的新陈代谢,暂停人体工作。那么,人类真的可以像动物一样冬眠吗?

  众所周知,人类需要恒定的体温来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一般人体正常温度在36°-37.2°之间,当人体体温低于34°时,会考虑到出现细胞及新陈代谢功能障碍,体温在32°以下便会死亡。

  由此可见,以目前的技术,人类是不能像动物一样,安全降低自身体温从而进入冬眠的,也正因如此,人类也无法像科幻电影中的那样,进入休眠仓来进行星际移民或星际旅行。虽然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休眠仓的存在,但在研究体温对寿命影响的过程中,诞生了一门新兴学科——人体冷冻学。

  1964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艾丁格出版了一本书,名为《永生的期盼》(The Prospect of Immortality),在书中,他提出冷冻人计划,并系统的阐释了人体冷冻技术的可能性,描绘了冷冻人永生不朽的美好蓝图,罗伯特·艾丁格也被誉为“人体冷冻学之父”。

  这本书的出版,不仅影响了人体冷冻学界,还影响了一位癌症晚期的美国富豪詹姆斯·贝德福,詹姆斯·贝德福也成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冷冻人。

  1967年,病入膏肓的詹姆斯·贝德福去世,在遗嘱中,他为自己留下了十万美元,用来支付身体冷冻和未来几十年维护的费用。他计划在50年后(2017年),科技发展可以治愈癌症之时进行解冻复活。

  然而,2022年的今天,詹姆斯·贝德福仍然在冷冻胶囊中沉睡。目前,全球已经有500多位冷冻人等待复活,最小的一位只有两岁。

  我国的第一位冷冻人杜虹,也是小说《三体》编审之一,在2015年,选择了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人体冷冻服务的供应商——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在这里完成了头部冷冻。

  很多人会认为,人体冷冻不过是科技智商税,以我们目前科技发展的水平,人体解冻遥遥无期,对于复活更是天方夜谭。在冷冻的过程中人体细胞能否完好保存,器官冷冻后还能否使用,大脑中记忆是否还存在,甚至这些保存人体的冷冻机构能够存在多久,这些我们都无法保证。那么人体冷冻真的毫无意义吗?



上一篇: 汉字偏旁部首名称表(最齐全、最完整)
下一篇: 跳绳可以减肥吗?有氧运动能燃烧脂肪吗?

Copyright © 2010-2017 版权所有 一瓶巅峰能量咖啡官网正品旗舰店